今日细雨霏霏,气温走低,但在龙坞茶镇举办的“2023年西湖区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抖、搭、拓、甩、抓、捺、推、扣、磨、压,茶不离手、手不离锅,茶香四溢。在一口口光亮的铁锅前,来自西湖区各产茶镇街的47名选手同台竞技,他们将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1公斤西湖龙井青叶的现场炒制。
根据赛事规则,大王赛组有选手30人,由西湖区各产茶镇街推荐的20名选手与该组海选入围的10名选手共同组成,将决出今年的西湖区炒茶王;新锐赛组有选手17人,由7名历届“西湖龙井炒茶大师”选送弟子与该组海选入围的10名选手共同组成,决出冠军、亚军、季军各1名。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新锐组海选赛”出现了更多女茶人,33人中占到了10人,多数有家族传承。比如来自双浦镇的90后茶人冯晨影也报名了今年的新锐组赛事。“虽然爷爷和父亲都是炒茶行家,自己毕竟当学徒时间短,在火候和力道上还欠缺经验,今年止步决赛。”她笑着说,上阵父女兵,今天参加大王赛的父亲拿到了决赛第九名。
西湖龙井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两个巴掌在200摄氏度高温铁锅里炒出来的“艺术”,只能在日复一日地训练中去感悟、精进。“高温久了要焦,低温长了发黑,今天发的鲜叶瘦,就要多压才能炒饱满。”去年新锐赛的冠军张艺乘今年成功晋级大王赛,一年的训练让他对温度的把控更细腻,拿到了决赛不错的名次。虽然是一名00后小茶人,但他已经连续五年参加西湖区炒茶王大赛,也算“久经沙场”,除了一份热爱,更多的是坚持。
同样是一份坚持,给杭州市劳模、西湖安保集团总经理章国艺带来了惊喜。“家里有7亩茶园,几乎都是机炒。”他每年坚持手工炒制一部分西湖龙井,以前从没进过前十,这次参赛拿到三等奖,“坚持炒茶是从小刻在我骨子里的一种情怀。”
拿下今年“炒茶王”的是来自留下街道杨家牌楼社区的赵忠平,发挥稳定,也曾入围过前三。“今年春茶季我每天最少要炒6小时以上,一天出一斤。”他说宁可慢一点,一锅只炒二两,也要把火候用足,把西湖龙井的金字招牌擦亮。“接下来我会把重心放在手艺传承上,帮助更多90后甚至00后的小茶人提高技艺。”
“通过举办‘海选赛’和‘新锐赛’,组织年轻炒茶工集训,大力培育年轻茶二代,传承传统手工炒制技艺,不断扩大西湖龙井品牌影响力。”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张秀笔说,西湖龙井的未来还是在年轻人身上。
据悉,西湖区现有生产茶园1.59万亩,以西湖龙井群体种为主,涉及转塘、留下、双浦、灵隐四个镇街,共有6500余户茶农。一年一度的炒茶王大赛,是“老中青”三代、男女茶人同堂竞技,更是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作为非遗项目传承振兴的一个美丽缩影。
来源:杭州日报
图片:来自网络
茶叶安全信息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