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茶市场爆发期是否到来 一文带你了解中国无糖茶市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历史悠久,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茶饮料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在多年前东方树叶、茶里王这些茶 […]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历史悠久,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茶饮料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在多年前东方树叶、茶里王这些茶饮料就一直存在。

纵观竞争激烈的饮品市场,在2018年之前,无糖即饮茶却一直没有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中国市场的茶饮料大部分依然是含糖调饮茶,无糖纯茶在国内的接受度较低。

但时代正在变化。

无糖茶饮是一种不含蔗糖的茶饮料,是中国无糖饮料的品类先河——始于1997年三得利乌龙茶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在2015年以前,无糖概念并未受到追捧,一些品牌推出的无糖产品因口感、定位、价格等原因也没有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最近几年,随着农夫山泉“东方树叶”的改良,元气森林的代糖产品“燃茶”及气泡水的热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健康、个性化的追求,代糖、无糖概念,正在被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受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增长的驱动,我国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零售额为41亿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6%。

2020年无糖茶市场加速扩容,正式迈入50亿阵营。弗若斯特沙利文还预计,无糖茶饮料到2024年,不添加代糖的无糖茶市场,份额将上升至12.3%。

据东兴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无糖”饮料系列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类似于 80 年代-90 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无糖茶饮料的爆发初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行业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的无糖茶饮料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市场状况?目前市面上的无糖茶饮料产品都有哪些竞争优势?新品牌可以通过哪些差异化的途径方法进行突围?

中国无糖茶市场的前世今生

梳理中国无糖茶饮料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中国的无糖茶市场,从1997年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市场培育期、企业试错期、市场细分期和爆发时期。

市场培育期(1997年-2009年)

1997年,三得利乌龙茶以“超越水的新一代饮料”为口号进入大陆市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2004年,在台湾地区先推出的“茶里王”进入大陆市场,以“回甘”为产品卖点,强调低温萃取技术和产品口感,但以2011年退出市场告终。

在这一阶段,国外及中国台湾品牌们的试水虽然短期之内没有明显成果,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无糖茶品类开始萌芽。

企业试错期(2010年-2014年)

2010年,可口可乐和雀巢推出“原叶”茶,投入了大量营销,但最终因口感和定价而退出市场;2011年,天喔茶庄以“解人生烦腻”为诉求推出三款无糖茶——金观音、金普洱、金红袍,但都表现平平,最终退出市场;2011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东方树叶,初期打开市场困难,2013年曾在茶饮料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跟可口可乐原叶、三得利一起垫底,甚至在2016年被列为“最难喝的饮料TOP5”;2012年,康师傅推出本味茶庄无糖茶,目前已不见所踪。

从整体来看,探索期的品牌均从各个方向在进行探索和试错,竞争并不算激烈,而且因为品类生存空间有限,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品牌都成为了市场炮灰,只有少数品牌才能坚持下来。

市场细分期(2015年-2018年)

2016年12月,燃茶作为元气森林第一款无糖茶饮料上市;2018年,可口可乐无糖茶“淳茶舍”,含玉露绿茶、玉幕红茶、铁观音乌龙茶等系列;2018年底,娃哈哈推出“安化黑茶”和“一茶”,包括安化黑茶、茯砖茶、普洱茶。

市场爆发期(2019年~至今)

2019年,茶里王选择“改头换面”,重回中国大陆市场;怡宝推出了“佐味茶事”无糖茶;统一推出无糖高端茶饮传沏冷萃单丛茶,价格高达20元/罐;可口可乐也带来了日本进口的绫鹰绿茶,主打“清新自然,就是好茶”。

2020年,银鹭推出无糖茶品牌“山云茶画”,聚焦都市白领人群,定位“手边名茶”;而新兴无糖茶品牌“让茶”成立,主打“高山茶”,打造“新一代健康茶饮料”的形象,希望能够“让茶陪你每一天”,并推出了以高山茶为代表的创新单品,探索在“自然本味”和“更好喝”两大消费需求下的破局之道。

爆发期中的中国无糖茶饮

为什么品牌们持之以恒在尝试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市场?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爆发期真的到来了吗?

一方面,我国无糖茶饮料销售额5年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茶饮料总体增速。

在2019年,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787亿元,其中,无糖茶饮料 41 亿元,占比 5.21%。2014-2019 年我国无糖茶饮料销售额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2.6%,远高于茶饮料总体增速,预计 2019-2024年依然能维持20%以上增速。

另一方面,从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来看,消费者对于无糖茶饮料的认可度正在越来越高,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良好循环。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对茶饮料的诉求不断向“健康”、“天然”、“无糖”等方向转移,减糖成为大势所趋。根据一份茶饮料市调显示:43%的被访者表示会在购买茶饮料时关注含糖量这一要素。

此时被动型消费的力量被放大,无糖茶饮料在用户内心的位置由普通饮料变为减肥饮品,也使得用户对茶饮料变得更容易接受。

在这一过程中,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通过使用代糖产品,使得“0糖0脂0卡”的概念走红,也顺便带火了无糖茶品类,并初步完成了对于“无糖”概念的消费者心智教育,消费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逐步清晰,接受度也随之大大提升。

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愈发增强,拒绝代糖、追求本味的产品正在发展成为未来拓展茶饮料市场的主力军: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无糖的产品更健康,相比于代糖产品,追求茶本身的味道的产品,也正在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消费者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也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国潮的兴起、民族味道的复兴,消费者开始重新认识茶、了解茶、爱上茶,当茶不再是守旧、古板的象征,年轻的用户不再排斥茶,而更乐于接受、品尝,也为无糖茶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契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的相继入局,也推动了整个无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和升级阶段。

而随着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即饮形式让“茶”更加日常化、平民化,在各种消费场景下都能享用,再加上即饮无糖茶品质提升、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消费群体正在被吸引到无糖即饮市场中来。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爆发期,已经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到来了。

 

来源:中国商报
图片:来自网络

茶叶安全信息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