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在深圳会展中心9号馆的茶文化活动区,7位青年茶人带着他们对“以一杯茶,振兴乡村”的深入思考,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茶叶质量安全、茶的深加工、新时代下的茶文化等方向,给现场数百名观众带来一场多维度、多视角的精彩演讲。
这场论坛由深圳团市委、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茶道新生活共同主办,福鼎茶产业领导小组 、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茶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贵州大学茶学院协办。
茶道新生活策划并主持了第四届青年茶人TED论坛,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陈佩兰,茶馆中国行秘书长蔡晓东,世界评茶师联合会广东分会会长蒋波,《茶源地理》主编吴垠等茶界专家、学者、前辈与青年茶人深度交流,同时,希望从青年茶人的视角出发,探讨茶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青年人才的发展机遇。
这场活动从下午2点开始到接近5点结束,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在茶香飘逸充满诱惑的茶博会现场,是什么样的话题吸引了如此多的观众长时间驻足不舍离开?这些青年茶人带来的演讲不但大胆的直击行业的痛点,也针对困扰茶行业从业者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满满的干货令人回味。在互动环节,嘉宾们给现场观众提问做出的回应也是切中要点、诚意十足。
茶道君将每位嘉宾演讲的精彩要点整理了出来,让茶友们一睹为快。
首先深圳茶促会会长杨文明致辞,在致辞中杨文明先生鼓励广大青年茶人,在城市化和收入水平提高、年轻群体消费增长、消费方式多元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青年已然成为茶行业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模式、实干的精神,在电商、新式茶饮、茶媒融合、业态创新等领域崭露头角,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都需要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新时代青年作为具有年龄、学历优势,有创新潜能的突出群体,必将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必将用新思想、新技术掀起一场席卷乡村的“新浪潮”。
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用创意、创新的年轻化表达,让古老、传统的茶文化变得灵动而有个性,让茶产业在创新中不断开辟新发展之路,以青春的激情浇灌茶之芬芳,以奋斗的热血描绘乡村之壮美!
同时,杨文明先生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与世界茶人同奋进,厚植家国情怀,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书写属于我们茶行业的“觉醒年代”!
随后,7位青年茶人就各自的分享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最后余梓谦分享他在七八年前学茶的时候,有个老师对他说,“茶”有四个含义,包括感恩、包容、传承、分享,他们一直都不忘初心,要把茶文化传承下来,把好茶分享出去,让茶文化包容更多的文化,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同时,也要感恩茶农种茶、制茶人制茶的辛苦。
第三个,优化产业结构。让更多人从一产里面变成二产,从农业变成工业,从标准品变成一个工业品。
最后就是三茶统筹跟茶深加工的关系,总结:
第一,茶科技是产品的核心。也就是说一款好产品,它一定是要有科技来背书的,我的产品好在哪,要拿数据说话,不要讲形而上的东西,所以说科技是产品的核心。做实验,发论文,做数据,这是给产品背书最好的办法。
第二,茶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如果我们脱离文化去做产品,其实消费者都是不敢兴趣的,尤其是茶产品,文化一定是灵魂。当我们去卖茶产品,脱离文化的时候,就更像是在卖药,而不是卖一个产品。我们可能更多的只讲功能,不讲文化,因此美、文化都是要穿插于其中的。
第三,茶产业是事业的根基。我们做深加工的人永远都不能脱离茶产业,因为没有了茶,我们做的化妆品,我们做的食品,做的其他的生活用品就没有差异了,大家能理解。冰淇淋里没有茶,那它就是普通的冰淇淋。如果护肤品里面没有茶,它就是普通的护肤品。如果眼罩里面没有茶,就是普通的眼罩。这些产品都是因为有了茶,所以才变的不一样。因为有了茶,所以在自己的行业里面就充满了竞争力,这就是茶深加工给各个行业带来的最大的价值。
由此也找到了很多造物新的体验,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材料更深刻地研究,找到它真正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跟我们的茶或者是跟我们的人发生关系呢?所以曾令波先生团队做了大量的材料试验,包括编织、折叠、容补等等,然后,去观看结晶,做成海报,去进行爆炸,这都是他们做过的一些试验,包括参与一些当代艺术。他们想搞清楚这个材料它根本性的属性是什么,然后如何回到茶叶的领域里面,跟我们的茶叶发生关系,包括茶器,这些器物制造工艺的研究。
那么新的产品,刚才夏琛博士讲的新的一些产品,包括沿用方式,包括一些小饮茶,一些奶茶,这个也可以促进我们消费,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茶叶,这算一种产品上。
如果为了做好产品,可能科技上也要注意。比如说在茶树品种上,我们有些地方可能传统的茶树品种就要充分利用。
第二,我们要选更多的新的茶树品种。包括我们最近10年或者20年推广比较好的,白化的品种,黄化的品种,最近还有紫化的品种。那么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咖啡碱比较低这么一个品种。其实我们说饮茶的功能兴奋提神,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但是有一部分消费者有失眠,可能就需要低咖啡碱的茶叶,所以说在技术方面,有的是从工艺上来降低茶叶中的咖啡碱,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从品种上,品种咖啡碱含量就是比较低,品种这块传统与现代,老品种与新品种应该是并举的。这样我们也可以丰富产品的种类,这是品种。
第三,机械和手工。郭院长认为机械化肯定是方向,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保证质量。为什么?功率比较高了,一些参数设定好之后,特别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的工艺是可以把一些好的经验变成智能化的经验,也可以做出好的茶叶来。
但是对于传统的东西,我们还要传承和保护。去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茶叶制作定义及相关系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很多茶的制作技艺,都是这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种技艺来说,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保护好。同时我们生产的产品,来满足一部分特定消费者的群体,那种心理上的需要。就是我的茶是纯手工的,是传统的,是国家非遗技艺甚至世界非遗技艺制作出来的。
实际上我们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那么这种技艺也是文化,也要传承下去,弘扬下去,所以制作技艺方面,他认为传统和现代也是要相辅相成,辩证的。
刚才讲了应用方式,其实去年《梦华录》热,点茶也非常热,《梦华录》带动了点茶热。实际上在业界前几年点茶在逐渐普及,去年真的又火了一把。那么这种消费方式,甚至围炉煮茶,我觉得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
这种修身养性,我们点茶,甚至欣赏欣赏在茶场上作画,也是一种艺术,进行修身养性。传统的要有,这是传统文化,提高生活品质。
那么适应年轻人的,刚才提到的饮茶方式,我觉得那种奶茶,调饮茶,我们也要做,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当然实际上更多的年轻人有时候也接受这种传统文化,围炉煮茶也好,点茶也好,也是好多年轻人在做的。
在郭院长看来在饮茶的方式上,应该也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王岳飞:
王岳飞老师表示以前是在台发言比较多,坐下面听的比较少,这次来收获很大,他认为这届深圳茶博会办得很好,吴垠同学策划的活动和主持也非常的棒。
他认为七位年轻人分享非常好,第一个感觉就是后生可畏,让人感到茶有未来。
王岳飞老师对吴承慈讲质量安全、讲病虫害、讲微生物、讲生态,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年轻人能关注这个方向太难得了。王岳飞老师赞扬吴承慈讲的水平达到了浙大茶树栽培学教授的水平;
他能感受到曼如分享的经验,是在她创业过程中总结出的、可以落地的经验,王岳飞老师希望未来她也可以走进高校,给学生们讲讲经营管理、讲讲创业;
而梓谦为澳门茶文化做出了非常好的推广,王岳飞老师能看到梓谦其实也对整个中华茶文化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希望子谦继续努力让所有澳门人都能把茶都喝起来;
王岳飞老师认为林欣讲的品牌崛起,曾令波对从设计角度的分享,都是茶产业需要的;胡毅雅茶也是体现了我们四川茶的自信;而夏琛的演讲角度也很好,给浙大茶学增光了。
所以,王岳飞老师说他听完7位青年茶人的分享,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今天演讲的七位演讲嘉宾能走进浙江大学,包括信阳农林学院,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给大学生们上课。
第二,王岳飞老师认为今天这个活动也表现了我们中国茶的自信,青年茶人的分享体现出我们中国茶文化的自信。王岳飞老师介绍现在我们国家茶叶面积、产量、消费总量、出口金额世界第一了,18年前是印度第一,但是现在我们的种植面积是印度的5倍,我们的产量是印度的2倍,这个就表现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自信。
夏琛讲的行业跟产业的数据,这个也是王岳飞老师最近几年引用比较多的,王岳飞老师说我们既是茶的大国,又是茶的强国,所以这个他觉得这是我们要非常自信的地方。
目前,茶叶行业可能是5000年来发展最好的时代,封建社会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大概就是50克左右,到了1996年半斤,今天3斤半,再过10年会超过5斤的,哪怕传统茶,所以他认为今天在座的,包括网上听的茶友,对中国茶叶一定要有信心、有自信,我们在5年到10年之内,整个中国茶行业也好,茶产业也好,我们的产值一定超过酒的,30年以后我们会超过烟的。
王岳飞老师期待在青年茶人的努力下,到2030年左右,我国能有一半人每天喝一杯茶。所以到那个时候我们人均消费量会超过5斤,我们的产业一定是几万亿的。
王岳飞老师为了勉励所有人,主动提出愿意将自己出版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送给有志于了解正确的茶文化、茶知识的观众。
陈佩兰:
陈佩兰女士说这是她第二次参加青年茶人TED。澳门是没有茶出产的地方,他们只有服务,在澳门来说,服务员、茶艺师都是必须要了解茶。
她提到:“虽然澳门是一个60万人口的地方,但其实茶的销售也不少的。中国有14亿人口,但是我们喝茶、消费茶,我们不是排第一,我们是出口的大国。但是土耳其地方比较小,但是他是每天喝茶,他是排第一。所以我们要思考的,从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我们必须要把茶的文化做好。每个人来到这里,我都希望可以代表你自己的城市,你自己从哪里出来,你的初心在哪里,把我们的文化可以带到全球。
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也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怎么把中国文化通过澳门或者大湾区,把中国的文化、茶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个就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地方。
中国的茶产业是很大,在全球来说是出口大国。但是对于西方地方,欧洲,我们的茶叶到底能不能符合欧盟标准?我们要更加的努力,我希望文化带动产业的发展。”
蒋波:
蒋波先生分享了他听了青年茶人分享几个感受:
第一,他发现参与的这些嘉宾,要么是来自茶学专业,要么就是家族是做茶的,所以他们很快就融入到这个过程当中。而对于我们文化或者是对于茶产业来讲,除掉专业院校的加入,还需要有更多其他院校不属于专业人士的加入。就像王老师刚才说的浙江大学有茶学院,但是喝茶的青年很少,说明什么?在我们的高校,在茶文化的推广方面还需要有大量的工作。
蒋波先生在高校工作,他也有这样几个体会,作为茶的推广,当然第一个就是要以课程为基础,就是要开设相应的茶文化的课程或者茶艺的课程,把它作为一个普及,让更多的同学可以通过茶课堂来进入茶的这个领域,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以社团为聚合。如果一个学校有了课堂,但是它不能满足同学们在课余之后的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所以,必须在课堂之外要建立相应的茶道社,让更多喜欢茶的同学可以在课余加入到里面,来聚合能量,要以社团来聚合力。
第三,还要通过活动或者比赛来赋动能。比如说像每一年的茶博会都有斗茶大赛,其实斗茶大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也可以有“以赛促学”的一种方式。除了参加比赛,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参与这种国际的赛事来了解整个行业的状态。同时,也让很多喜欢茶的同学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差距,了解未来的方向。在学校里面多组织相应的活动,通过活动,通过我们参加比赛来赋能。
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合作促发展。这个合作包括以社团为主或者以学校为主和我们的茶企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比如说像他们学校跟华巨臣在前年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也和很多的一些制茶的非遗传承人建立合作协议,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有更多的以他们本身的专业来嵌入到茶领域这样一个机会。
最后,以就业为导向,其实在我们这么多年学校的茶文化的推广当中,有不少的同学正是因为进入的课堂、进入的茶道社,参加了比赛,以后成为了茶产业的一份子。他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刚才所说的我们专业院校,还有很多大量的高校,都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去普及我们的茶文化,才能形成新一代的对我们茶文化的认知,才会有更多的青年人走到我们的茶博会,走进我们的茶领域,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另外,在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不同专业的同学通过这样一些机会进入到茶领域之后,他可以发挥他的专业特性,为这个产业做出相应的贡献。比如说像很多的抖音直播间,包括像硬件、软件的APP设计制作,其实很多同学他的专业特性是可以融入进来的,为这个产业服务的。
蒋波先生认为乡村振兴,除了产业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还要包括生态和组织。这里面他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刚才曼如特别强调了在人才方面,他特别感同身受,而且特别感受到作为高校,在整个茶文化人才培养也好,对整个业态粉丝的也好,都极其重要。
所以茶产业的东西需要政、校、行、企的四方联动,需要更多的青年人的参与,也需要领头的学校,比如像浙江大学,有更多的可以和其他的非茶领域的有更多的交流。
蔡晓东:
蔡晓东分享他们刚刚进行完了茶馆中国行的系列活动,在65天里走了62个城市,接近5万里,走访了数百家的茶馆还有茶空间,所以也借这样的机会,跟青年的茶人来分享一下。
他给大家分享三个小的故事,一个是借刚才王岳飞教授所提到的我们能够传递和分享,让身边的人喝茶。
蔡晓东先生是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只后有4年的时间是在国企集团,有8年时间是在外企,一直可能是喝饮料和咖啡,喝茶是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但是在2011年他有一次出差去成都,成都的朋友他们谈事情不在办公室里,是约到了茶馆里。他记得那是2011年的7月份第一次走进了成都的茶馆,因为一帮朋友他们爱喝茶,他就觉得这个茶还不错。从那个时候开始,现在已经12年的时间,各种可乐饮料、咖啡就几乎不再喝了,就是从那个时候培养了自己喝茶的习惯。
一位朋友能够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带动你去喝了这一杯中国茶,让你能够滋养自己,能够有一个幸福的美好生活和工作。这是第一个跟大家分享的,他喝茶的起源。
2015年,他来深圳,遇到了一个青年的企业家,那位企业家分享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他说:“我的办公室以前有茶有咖啡,但是别人来了之后我就问他,你要喝咖啡还是喝茶?绝大多数人,80%都选择了喝咖啡。因为在新加坡这个环境,很多人喜欢喝咖啡,但是不知道什么时间,有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一个茶桌,就摆到了办公室。再有人来的时候,我问客人你要喝茶还是喝咖啡,结果反过来了,80%的人选择了喝茶。从那次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工作事业项目越来越顺利,蔡总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蔡晓东思考之后跟他分享:
第一,你摆上了这样的茶桌,我们的咖啡是一个人一杯,你喝你的,我喝我的。摆上了这一套工夫茶的茶具,是你要为大家来提供服务的。你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为你的客户,为你的朋友提供服务,你的服务能力提升了。
第二,大家都从外面进来很热,坐在你这里能够快速通过一杯茶跟你同频了,是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更容易同频了去产生合作。所以你的服务力和领导力提升了。
第三,别人来到你这里,如果喝了一杯咖啡,可能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他就走了,但是只要他坐在茶桌上开始喝茶,可能至少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以上,你增加了你和他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至少这三点,让你的业务,让你的事业越来越好。蔡晓东分享这个小故事给大家,希望企业家、茶二代,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喝茶,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吴老师讲到,因为在2015年,商务部国资委和国家标准委共同颁发的中国星级茶馆的标准,目前8年的时间在国内已经评了400多家我们中国的星级茶馆,蔡晓东先生也在2015年和2016年,陆陆续续协助茶馆行业举办了三届大会,也有幸请到我们的王岳飞教授参加我们的博鳌论坛,参加我们的大会。
在这中间他发现,其实一个茶空间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大。人是环境的产物,比如自己在家里如果有一个茶盘、有个茶桌,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喝茶时间,然后,让家里的爱人和孩子能够喝上一杯好的茶。
现在中国的茶空间和茶馆有接近百万家,他希望中国每一个青年人除了走进奶茶店,也能够积极走进茶馆去体验我们的茶文化,体验茶会,体验课程。蔡晓东相信在那里,人们会发现另外一个精彩的人生,和另外一些你想要交的或者意想不到的朋友。
有一句话说“你在茶馆里,茶馆就是你的世界,你走出了茶馆走向了世界,世界就是你的茶馆。”所以,他希望全国几百个城市的百万家茶馆,也欢迎青年茶人和爱茶人士,喝好这一杯中国茶,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论坛的最后,青年茶人TED论坛向整个茶行业发出了尊重茶行业知识产权的倡议,5为特邀嘉宾与7位演讲嘉宾率先在倡议书上签字,台下的观众也都积极响应,通过现场签名或者在线转发的方式向整个茶行业发出了倡议。
青年,是向上的力量;青年,是突破的勇敢;青年,是创新的可能;青年,是希望的种子。让我们凝聚茶界向上的原动力,凝聚无数野蛮生长的茶籽、茶芽、茶苗,凝聚所有爱茶而青春的心!
让我们致力于推动一杯健康的茶,一杯方便的茶,一杯消费者感到幸福和喜悦的茶;让我们共同见证和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以青春的名义;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约青年的您,共创“中国茶,未来赢”!
论坛感言
胡毅:“我是第一次参加我们青年TED的论坛,听到其他6位分享嘉宾和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觉得学了很多东西,从茶叶种植到品牌推广,再到设计,我收获了很多。”
作为青年茶人TED论坛的策划人和今天论坛的主持人,吴垠女士说:“其实,就像我们会邀请今天不同领域的分享嘉宾一样,茶行业的品牌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创新问题等等,都是我们持续关注的内容。”
她介绍今年是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成立10周年了。茶道新生活倡导“回归土地,看见茶”,10年来,吴垠带领团队深度走访12个茶区,行程超过6万公里,以茶为根,以文化为载体,发现并见证茶产区土地上的山、水、人、器、物,人文、历史和现状,出版《茶源地理》系列丛书12本,为60多万茶友呈现清晰、客观、立体的茶知识。
吴垠介绍,在走访茶产区的同时,茶源地理以“地域+品种+工艺+纯净度+美好度”的茶源地理星级评选体系,建立茶叶标准认证,推出涵盖六大茶类的「源茶样」作为 口感和味觉的参考系,获得了众多追求品质生活、爱茶、对健康有要求的客户的喜爱和信赖,被业界誉为“茶界米其林”。
她表示:“我们希望见证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但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共同来做。作为一个年轻人主导的创造平台,青年茶人TED希望能够给茶界年轻人提供展现创新的舞台,而也期望通过更多跨界嘉宾的分享开阔茶行业从业者的事业,从而推动整个茶行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的青年茶人TED圆满落幕,如果作为青年茶人的你,有精彩故事,有精彩观点和分享,欢迎来和我们联系分享你的故事,我们期待你下一次的参与。
来源:茶道新生活
茶叶安全信息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