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茶学系“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

教育部日前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团队主讲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入选国 […]

教育部日前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团队主讲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入选国家(线上)一流课程。这也是王岳飞教授团队获评的第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团队成员有王旭烽、姚国坤、虞富莲、孙忠焕、陈萍、陈燚芳、周继红、郭昊蔚、唐贵珍和李春霖等老师。

课程简介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以之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礼仪与道德风范的集中体现,以之为基础的茶产业、茶科技是中国民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本课程作为全国最早开设的茶学通识课程之一,充分发扬浙大茶学A+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及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国际化融合的平台优势,聚集优质师资打造全国茶学线上通识教育的标杆课程,为探索适合多学科背景学生的通识课程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王岳飞教授牵头的教学团队自 2001 年起全国率先开设通识课“中华茶文化”“茶与健康”等,2018 年升级为通识核心课程“茶文化与茶健康”并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2011年上线“茶文化与茶健康”网络视频公开课,累计点击量近3000万,获16次周冠军、4次月冠军,在C9高校和全国农林医药课程中排名第一,并获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我最喜爱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涵盖“茶产业”“茶文化”“茶科学”“茶生活”四个维度的线上课程《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2019年在智慧树网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步上线《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配套了包含643分钟的66个视频、90道测试题和104道考试题的线上学习资源,运行4年累计657所学校、超28万人选课,约120所学校选为SPOC资源,累计互动超200万次。连续3年入选智慧树“混合式精品课程TOP100”,2022年入选省级一流线上课程,2023年入选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

课程团队

课程聚集了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茶学教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与学术组织的专业力量,以及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茶叶技能人才培训与职业教育单位的一线师资,充分发挥多元协同优势,服务茶学通识教育需求和教学资源建设。

配套教材

2023年4月,课程配套教材《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性,依托智慧树网和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以二维码形式融入线上一流课程作为教材数字资源,入选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重点教材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教授为之作序。

全书融合了传统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从历史、品种、茶类、品评、文化、践行、审美、健康、传播等维度,阐明茶的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为系统培养全国茶学人才做好示范,为全面建设全国茶学通识教育体系做好表率,为讲好新时代中国茶故事做好引领。

推广应用

2022年5月,课程团队联合云南农业大学进行“慕课西行”同步课堂,王岳飞教授以“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未来”为切入点,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健康与茶生活等方面展开生动活泼、引入入胜的教学。远隔万水千山的两校师生同时相会云端学堂,实时学习专业知识,及时进行课堂互动。课程结束后,两校师生纷纷表示,同步课堂体验独特奇妙、收获颇丰。

在此基础上,由浙江大学领衔,云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四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虚拟教研室”正式启动,明确了《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虚拟教研室”应充分做好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与内容建设,重在实现课程协同、资源协同、成果持续累积、成果共建共享,以深入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以定期对话促进理念融合。

课程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要素,茶学系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认真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全面、准确进课程和进课堂工作,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茶学课程建设水平与茶学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浙大茶学系  茗边

茶叶安全信息中心公众号